OD体育

您目前的位置: OD体育» 学团工作» 实践活动

聊城大学“乐动盛夏”志愿服务队开展“童心筑梦,智启未来”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一)——童心探秘数字路,青春绘就振兴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为响应团中央志愿服务号召,聚焦留守儿童暑期监护与教育空白,通过"科技+艺术+心理"多元活动,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注入新动能,7月6日,聊城大学“乐动盛夏”志愿服务队于东昌府区于集镇开展“童心筑梦,智启未来”志愿服务活动,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激发孩童创新思维,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趣味编程启蒙,开启智慧大门

  7月6日上午,“趣味编程启蒙(Scratch)”课程以动态交互的教学模式拉开序幕。志愿者借助可视化编程工具Scratch,将抽象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等计算机科学原理,转化为具象化动画演示。通过动物主题动画创作,孩子们以分组协作的形式,运用循环逻辑精准调控“小动物”的运动轨迹,在数字画布上演绎速度与策略的较量。作品展示环节中,各组通过创意解说与动态演示,将天马行空的想象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作品,让计算思维的种子在实践与探索的滋养下生根发芽。

  故事编织算法,游戏淬炼协作

  次日上午,课程创新采用“故事叙事+游戏竞技”的立体化教学策略。在“编程小故事”课堂中,志愿者以《小机器人星际救援》《代码秘境探险》等原创故事为载体,将变量控制、条件判断等编程逻辑编织进跌宕起伏的剧情,引导孩子们在解谜式聆听中解构算法奥秘。下午的编程小游戏更将学习氛围推向高潮:“编程接力赛”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简单的编程任务,淬炼沟通协调能力;“算法猜谜”游戏则将代码逻辑转化为趣味谜题,激发孩子们的逆向思维与创新应变能力。多维互动教学打破传统知识传递壁垒,让编程学习从机械记忆变为思维碰撞与智慧共创。孩子们纷纷表示“编程接力就像一起搭积木,每个人负责一块,最后就能拼出会动的小动物!”他们兴奋地分享着从故事中领悟的编程逻辑以及在协作中体验的团队力量。

  AI探索之旅,展望未来世界

  “认识AI”课程以生动鲜活的形式展开。志愿者播放精心剪辑的科普动画,并且现场演示语音识别功能,用平板电脑展示图像识别技术如何“看懂”动物图片,还通过视频呈现智能机器人在餐厅、医院的工作场景。在“AI与未来”课堂中,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畅想人工智能对生活、学习、环境的变革。分组讨论时,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设想AI能瞬间净化污染的河流,有的期待智能校服具备自动调节温度功能。课程尾声,志愿者系统回顾多日学习内容,通过知识树思维导图串联编程与AI要点,并鼓励他们永葆探索热情,未来亲自书写科技发展的新篇章。

  此次“童心筑梦,智启未来”志愿服务活动以编程与AI为双引擎,构建起“知识传授—实践创作—价值思辨”的完整教育闭环,助力青少年在数字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成长为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时代新人,为建设科技强国注入青春动能。

(审核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