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禁毒委员会“全民禁毒宣传”号召,7月3日至7月6日,聊城大学“青锋”禁毒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柳园社区开展“禁毒防艾共行动,青春筑梦护家园”主题宣传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宣讲+互动+实践”三维模式,构建起禁毒宣传教育立体化网络,为构建无毒社区注入青春动能。
专业宣讲筑牢禁毒知识根基 案例解析强化防范意识
活动首站,志愿服务队在柳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禁毒知识专题讲座。志愿者们立足专业优势,创新采用“1+3+N”宣讲模式:1个核心主题(毒品危害与预防)、3类典型案例(传统毒品、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N项互动环节,系统阐释禁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宣讲过程中,志愿者通过PPT演示、短视频展播等形式,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相关条款,详细解析毒品对个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生物性破坏,以及引发的家庭破裂、社会犯罪等连锁反应。特别引入真实案例:某市青少年因误食“邮票毒品”致幻跳楼的悲剧,直观展现新型毒品隐蔽性强、成瘾性高的特点。现场设置的“禁毒知识快问快答”环节,吸引30余名社区居民参与,正确率达92%,有效检验了宣讲成效。
多元宣传拓展禁毒覆盖网络 精准服务提升教育实效
为打破传统宣传单向灌输模式,志愿服务队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宣传体系。线下组建5支流动宣传小队,携带自主研发的“禁毒知识二维码”展板,在社区广场、农贸市场、养老服务中心等重点区域开展流动宣传。
志愿者们手持印有《山东省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办法》的宣传折页,用方言向老年群体耐心讲解防范技巧,并结合传单内容进行补充讲解。他们反复提醒居民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毒品诱惑,并明确告知在发现可疑涉毒行为时应如何安全、有效地向公安机关举报。这种面对面的精准宣传方式,成功地将禁毒知识渗透到社区的毛细血管,极大地延伸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活动累计发放资料200余份,覆盖居民500余人次。
双向互动构建禁毒长效机制 实践育人彰显青年担当
活动尾声,志愿服务队创新引入“评估-反馈-提升”闭环机制。在社区中心广场,志愿者们设置了智能化问卷系统,通过触摸屏设备采集居民对禁毒知识的掌握情况。数据显示,98.6%的参与者能准确识别3种以上毒品类型,较活动前提升41.3%。居民们积极参与,认真作答,无形中也对所学禁毒知识进行了一次有效复习。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青少年新型毒品认知薄弱”问题,志愿者现场建立社区禁毒微信群,推送《青少年防毒指南》电子手册,并承诺定期开展“禁毒微课进家庭”活动。为感谢居民的热情支持,志愿者们向参与问卷的居民赠送了特制的禁毒主题实用礼品,如印有“远离毒品,防范诈骗”标语的便携钥匙扣、环保购物袋等。这些礼品将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持续发挥“移动宣传站”的作用,时刻提醒大家绷紧禁毒安全弦。
青春力量赋能基层治理 禁毒防线守护万家平安
此次禁毒宣传活动,聊城大学“青锋”志愿服务队以“专业+创新+务实”的实践路径,交出了一份禁毒宣传教育的优异答卷。据统计,活动共开展专题宣讲3场、发放资料2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237份,同时建立了长效的社区禁毒联络群。
本次活动是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基层、历练成才的生动体现。青年志愿者们充分发挥组织力与创造力,通过“宣讲+入户+问卷”的多维立体宣教模式,成功地将专业的禁毒知识转化为社区居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安全屏障。活动不仅显著提升了柳园社区居民对毒品危害的认知深度,有效增强了其自我防护意识和主动参与社区禁毒的能力,更在实践中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为守护万家平安贡献了坚实的青春力量。
(审核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