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安全防护技能、厚植家国情怀,7月9日至10日,聊城大学“乐动盛夏”志愿服务队走进聊城市东昌府区于集镇,以 “童心筑梦,智启未来” 为主题,通过多元化教育载体为当地留守儿童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持续深化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留守儿童成长需求,依托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以互动体验式教学为特色,旨在通过系统化活动设计,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注入知识与温暖。
聚焦安全与家国情怀,打造沉浸式体验
活动伊始,安全教育板块采用“动画视频+互动问答+情景演练”模式:通过防溺水、交通安全动画及《小明的安全一天》舞台剧直观演示风险场景,结合“火灾逃生”实景演练与安全标语海报设计,帮助孩子们系统掌握安全知识与应急技能;网络安全小课堂则以动画、故事串联互动问答,引导孩子们树立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在“爱国爱家,阳光成长”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看《那年那兔那些事》了解红色历史,聆听“家是最小国”的道理,并参与剪纸、中国结编织等传统手工艺制作,感受艺术魅力,厚植家国情怀。
构建长效帮扶机制,延伸关爱维度
为构建系统化帮扶体系,志愿者团队采取“档案建设-资源整合-长效赋能”三步走策略:首先通过点对点深度交流,为留守儿童建立动态成长档案,精准记录其兴趣特长、学业进展与需求变化,为后续帮扶提供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服务队系统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将编程启蒙、艺术美育、心理辅导等特色课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形成模块化教学资源库。通过暑期集中实践与日常辅导的有机融合,服务队初步构建起“教育帮扶不断线”的长效机制——既在暑期开展沉浸式面授教学,又通过实践平台持续输送科技、艺术、心理等融合教育内容,逐步织密覆盖儿童成长全周期的关爱网络。
此次活动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了系统性素质拓展课程,有效缓解了暑期“监管真空”与“教育缺失”问题,更以创新形式培育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并关注其心理健康发展。所建立的长效帮扶机制,将持续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实施。
(审核 杨磊)